40年来中国超级计算机、从弱到强、从落后到领先的历史跨越

图片[1]-40年来中国超级计算机、从弱到强、从落后到领先的历史跨越-4747i站长资讯

肖立全(中)在机房与团队成员讨论。

新华社

金秋时节,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国防科技大学,绿意盎然。从最初的“银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到后来的“天河一号”、“天河二号”,40年来见证了中国超级计算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落后到领先的历史跨越年。.

有一位学者是这一飞跃当之无愧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就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副总设计师肖立全。

1997年,肖立权博士毕业,加入超级计算机研发团队。刚开工,一项军队的研发任务就落到了肖立权的团队身上。在团队中,他负责芯片光电转换的逻辑设计。“我在学习的时候没有研究这部分问题。” 于是他买了书,查了文献,最后写了相应的代码。可还没来得及高兴,肖立权突然发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代码根本不起作用。

眼看着任务的完成时间越来越近,他每天都在项目上花时间。中午和晚上下班后,他仍然查阅各种资料,做计算模拟。经过两个多月的来回折腾,关键问题终于解决,整个研发可以继续进行。

“在超级计算机的研发上,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敢于实现别人没有的技术突破,否则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萧立权说道。在自主创新和超级计算机研发的道路上,肖立全和他的团队一直坎坷而坚定。

2005年,“天河工程”启动,“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开始研制,标志着我国向世界最高水平超级计算机迈进。

作为通用公共设施的“天河”超级计算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能源消耗,这是全世界的棘手问题。但肖立全的“天河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CPU+GPU异构融合系统”。2009年,“天河一号”研制成功,不仅大大降低了能耗,还以世界第五的计算速度创下了我国超级计算机历史上的世界最高排名。2010年11月,“天河一号”系统升级为“天河一号A”。中国首次拥有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引领“CPU+GPU异构融合系统”成为国际主流。自2013年6月,“天河二号”

面对目前的成绩,肖立全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将创新的眼光转向了未来。“实际上,超级计算机的技术研究方向并没有改变,未来还会有内存访问、通信、能耗、可靠性等几个方面。但随着技术的进步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基础器件技术将发生重大变化。” ,应用也将出现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新的应用需求,这也是我们进一步自主创新、实现领先的好机会。” 萧立权说道。

“我们现在专注于核心关键部件的自主研发和软件生态的自主研究。我国的E级超级计算机已经全面研制。未来,超级计算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武器,将能够使用数字仿真、仿真等功能,将为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国防做出更大贡献!” 面对未来,萧立权充满信心。

《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5日第11版)

文章来源: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9/1025/c1008-31420080.html

------本页内容已结束,喜欢请分享------

感谢您的来访,获取更多精彩文章请收藏本站。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