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印发《推动移动物联网发展的文件》,其中提到要完善物联网骚扰电话检测处置机制。
就在早些时候,2020年4月29日,工信部公布了《电信网络码号资源使用证》(2020年第5批)结果,中国移动获得1441(0-9)物联网网络号
有网友担心,这批物联网卡网号会成为骚扰号码的新来源?毕竟,在通讯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骚扰短信和电话依然屡屡发生。
经了解,物联网卡作为物联网号码段的核心,不会成为骚扰号码段的新来源,但可能会被诈骗团伙用于其他目的。
01、什么是物联网卡?
说到物联网卡,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物联网卡,简称物联网卡,是三大运营商为了让万物互联在物联网时代更易于管理而推出的一张流量卡。它的使用主体是物联网设备,为了让各类物联网设备都能上网,所以它不同于一般的手机SIM卡。13位物联网卡没有语音和短信功能(这里没有短信功能是指没有点对点短信功能,但是有上下行功能,也就是不能发短消息通过此卡向另一张卡发送短信,但卡管理平台可以向此卡发送短信)。
因此,不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物联网卡自然不会成为新的骚扰号码来源。
但它是如何被诈骗团伙利用的呢?
图片来自物联网媒体
通过上图我们注意到物联网卡分为11位和13位。11家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13家主要面向B端企业级客户。
无论客户类型如何,购买物联网卡都需要实名认证。消费者购买需要身份证,企业购买需要营业执照和公司法人身份信息。
而企业采购往往是大批量的,这也催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代理商的角色。
企业完成企业认证后,可以获得一批物联网卡,需要在常规物联网设备上使用。而这批卡只有一个所有者,就是企业。
企业的角色可以分为三类,即大代理、小代理和物联网卡用户。因此,当企业充当这三者之一时,物联网卡的去向和方式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
其中包括被诈骗团伙利用的可能性。
02、物联网卡为什么会被诈骗团伙绑架?
当企业是大代理时物联网卡为什么不能换设备,下游往往是小代理和物联网卡用户。无论企业扮演什么角色,物联网卡的拥有者仍然只能追溯到企业端,无法追溯每张物联网卡使用的具体设备。
此时,三大运营商已经完善了物联网卡的溯源机制,即机卡绑定。
顾名思义,就是将物联网卡绑定到物联网设备上。当后台检测到物联网卡用于其他设备,比如手机,会封卡。
看来这一切都结束了。毕竟物联网卡既不能点对点打电话也不能发短信,而且现在采用了机卡绑定机制,物联网卡被其他设备使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似乎很难做到。参与诈骗团伙。关系。
虽然采用了机卡绑定机制,但大部分物联网卡的积极使用再次扩大,即故意使用手机上网等行为得到了极大遏制,对积极使用产生了积极影响。物联网卡的使用。发展尤为重要。
但是,还是难免会被诈骗团伙利用。这是从哪里来的?
据了解,路由器是合法合规的物联网设备,在路由器上使用物联网卡不会造成机器或机制冲突。而这也成为了诈骗团伙利用的“漏洞”。
图片来源
诈骗团伙通过各种渠道(主要通过小代理渠道)大量购买不需要个人实名认证的物联网卡,并在不受机卡绑定限制的路由器中使用。锁定功能,使用手机连接路由器,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网络诈骗。
这是骗子的惯用伎俩。有鉴于此,各大卡商和三大运营商也针对此类现象的发生采取了相应措施。
在卡经销商层面,通过加强审计力度,减少物联网卡流向非法区域。例如,下游企业申请物联网卡时,需提供企业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发卡前必须签订合同并加盖公章等措施,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卡流。
在运营商层面,主要通过机卡绑定机制减少物联网卡的非法使用。特别是在欺诈发生的高风险地区,需要提供物联网卡、设备照片等强制性操作,以确保物联网卡的积极使用。
其次,运营商也有限制域名的方法,以防止上述欺诈行为的发生。即通过卡管理后台对微信、支付宝、百度等社交场景的域名进行限制,使物联网卡无法正常访问被限制的域名,从而达到淘汰的效果。
限制域名有利有弊。整体来看,虽然限制域名的方式有治病的效果,但物联网卡的应用场景很多,包括移动支付场景中的POS机,而目前的移动支付主要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如果这些域名受到限制,将会影响到目前大部分的支付业务。
因此,此类方法仍未被三大运营商广泛使用。物联网卡仍有可能被犯罪分子使用。
据了解,通过运营商和卡商的共同努力,加强源头监控等方式,对预防和减少物联网卡的非法使用起到了非常显着的作用。
今年年初,运营商对物联网卡业务的考核指标进行了调整,导致物联网卡资费小幅上涨,迫使很多没有平台研发能力和售后体系的卡企走出去。 . 另一方面,行业洗牌的背后,也降低了物联网卡流向不法场所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
我们认为,解救被绑架的物联网卡还有很多方法,这显然需要更多物联网人士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一是政府层面物联网卡为什么不能换设备,立足移动物联网安全基础,建立移动物联网安全标准框架,制定物联网卡等关键环节分级分类安全管理标准、终端和网关。同时,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大对移动物联网终端可信认证技术、区块链溯源等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快移动物联网安全监管技术手段建设,提升安全态势感知、卡端管理、风险预警等实时监控能力。
其次,在企业层面,加强对客户企业资质和应用场景的审核尤为重要。同时,物联网企业应根据物联网卡的功能限制,严格规范短信、语音等功能的使用,按照“最少必要”的原则为用户开通物联网功能。
最后,回归个人层面,遵守沟通规则,通过正规渠道合理购买和使用物联网卡,不滥用物联网卡仍然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http://www.52junqing.com/html/xinwen/pinglun/2020/0603/211880.html
感谢您的来访,获取更多精彩文章请收藏本站。

暂无评论内容